顯仁藏智
中國在三國時期,曹操手下的一位謀臣,楊修,他很聰明,但是持才放曠,常在曹操面前,顯露出他的聰明,讓曹操很嫉妒。
有一次,曹操令人造了一個花園,造好後,曹操去看時,他不說好?,只是拿起筆來,在門上寫了一個「活」字,大家都不知是什麼意思,楊修就告訴大家,「門」內添一「活」字,就是闊,丞相嫌園門太寬了。於是就命令園丁,重新修改,然後再請曹操來觀賞,曹操很高興,問是誰先知道他的意思。大家就說是楊修,曹操雖然口頭上稱讚,但心內實在是嫉妒。
又有一次,塞北送一盒酥餅來,曹操在盒子上面寫了「一合酥」三字,然後把酥餅放在桌上。楊修進來看到,就拿著湯匙,把酥餅分給大家吃。曹操問他,為什麼分給大家吃,他就說,盒子上明明寫著「一人一口酥」,怎敢違背丞相的命令。曹操雖然喜笑回應,但心裡實在是不喜歡。
曹操生性多疑,恐怕暗中被人謀害,常常吩咐他的左右:「我在夢中會殺人,如果我睡著,不要靠近我。」有一天,他在帳篷中睡午覺,棉被掉落地上,一個他的親信馬上前去檢起,替他蓋上。曹操突然跳起,拔出他的劍,把他殺掉,又馬上回?再睡。睡醒假裝很驚奇問道:「是誰殺了我的親信?」大家就對他說,是他自己殺的。曹操便大哭一場,命厚葬之。由此,大家都想信,曹操果然夢中會殺人,只有楊修知道曹操的意思。在葬禮中,楊修指著這親信說:「丞相不是在夢中,是你在夢中。」曹操知道,就很恨他。
曹操的小兒子曹植聰明異常,也很愛楊修之才華,二人非常投機。當時曹操要立世子,想試試長子曹丕和曹植之才幹。一日,曹操教他們兩人各出城門,卻教守城門的人不可放他倆出去。曹丕到城門,不能得出,只得回去。曹植問計於楊修,楊修教他,他是奉曹操的命令要出去,如有人阻擋,就是違背主人的命令,就把他殺掉。

曹植到了城門,果然受到守城門的阻擋,曹植就說:「我奉王的命令,誰敢阻擋。」拔出劍來,就把守城門的人斬了,而出了城門。曹操就以為曹植比較能幹。後來有人告訴曹操,曹植是楊修教他的,曹操就很生氣,因此也不喜歡曹植。

楊修也曾為曹植預先寫一些問答題的條子,以備曹操問曹植時,可以照條子回答。曹操曾?疑,曹植為什麼能對答如流。後來知道是楊修預寫條子給曹植的,曹操就很恨楊修。
後來在和劉備打戰,兩軍相持,勝負難分,退也不是,進也不能之時,廚房送雞湯來,曹操見湯中有雞肋,心中感到此刻的心情就像雞肋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。正在沈吟間,有人來問當晚的口令,曹操就隨口說:「雞肋」。楊修見口令是雞肋二字,就教他的軍士各收拾行裝,?備歸程。曹操的大將夏侯惇看到他們都在收拾行裝,就來問楊修,楊修告訴他曹操的心情就像雞肋,進不能得勝,退也可惜。來日曹操必定會下令班師,因此及早?備,以免臨時慌亂。夏侯惇回去也叫他的軍士及早?備,收拾行裝。
那天晚上曹操心情很亂,出來營房走動,突然看到大家都在收拾行李,覺得很奇怪,一問才知是楊修猜中他的心事,因此就以楊修造謠言,擾亂軍心為理由,把楊修推出,斬首號令。
聰明才智顯露太多,結果的下場就是這麼悽慘。當然現今社會中,聰明才智的顯露,不致於有殺身之禍,但是人心自古至今是一致的。一般人都是「好為人師」,喜歡講話給別人聽,不喜歡聽別人的意見。修道人和人相處,以「和」為貴,而且要「同其光,和其塵」。當然我們不能「匿道不現」,但不需要的話還是少說為妙。